close






很久以前,一支由馬庫斯(Mangus)率領的隊伍,在雪山北支稜東泰野寒山附近落腳,建立部落。
後世的子孫為了紀念他,便將部落名為「司馬庫斯」,此即為部落名稱的由來。司馬庫斯屬於泰雅
亞族下的Mrqwang群(馬里闊丸群);相傳祖先原本居住在南投地區,後來人口逐漸稠密,生活空
間漸感不足。當時的泰雅族大頭目Vudak便先去觀察地形,決定族人遷移的方向。方向決定後,有
的族人便往宜蘭方向移動,有的則往台中方向。而發源於大霸尖山的塔克金溪,沿岸有很多的野獸
且適宜居住,便有一批族人向北越過大霸尖山,沿著塔克金溪的方向前來。


新光道路在民國70年開通,而司馬庫斯的道路則到民國84年才開通。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,部落對
外的聯繫包含小孩子上學完全仰賴司馬庫斯到新光之間的古道,而這條道路也成為族人們心中最深
刻的記憶。


「想到走新光那條路,真的很心寒。」部落長老Ikwang談到他對這條路的回憶:「背東西很想哭、
很痛、很累、很可憐。」「五十公斤的米,九個人的家庭很快就吃完了。我的小孩要吃牛奶,一個
晚上要泡三次,每次都要泡熱水,那一個晚上就要起三次火。所以一定要從新光背瓦斯,用完了空
筒還要背回新光。」部落的長老Icih也回憶這段沒有路的日子,他說:「想要養豬,就到竹東去扛
豬,一起走鐵軌過來,到司馬庫斯走了四天,到了以後豬已經快死了,就先把豬吃了。」


司馬庫斯於1979年才擁有電力,是全台最後一個有電的村落;它也是全台最後一個通車的村莊。
後來之所以成為旅遊景點,是因為在司馬庫斯的後山發現了神木群,而這群神木中有二顆名列台灣
第二及第三大的神木,樹圍近二十公尺,如果大家從網路上搜尋有關司馬庫斯的資料,可以清楚的
了解到,原來神木群的發現還有段相當神話的故事,傳說是當地泰雅族人在夢中受到[上帝]的指示
,於是族中長老們親率部落男女老幼在後山尋找這些神木群的下落,歷時三個月餘,終於在後山溪
谷中發現這些泰雅族人口中的[大木]。


來司馬庫斯最好的季節,根據司機的說法一年之中有三次最好;第一次是四月中桂竹筍和高冷蔬菜
盛產的時候,第二次是七八月水蜜桃盛產的季節,最後一次則是在耶誕節的時候,因為當地的原住
民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,在耶誕節前後這裡除了有非常應景的佈置之外,也會有盛大的晚會活動。



嗯嗯嗯...挑對時間了
所以四月中或月底是不錯的選擇
就當暑假流浪的暖身之一

突然覺得人生又有了動力 囧

繼續努力賺錢
話說回來
昨天跟今天都只吃一餐正餐
我會瘦我會瘦我會瘦
然後在玉山被強風颳走這樣 = =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eerlife 的頭像
    Deerlife

    Deerlife

    Deer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